刀刃叫天,刀背叫地,刀锷叫君,刀把叫亲,因为刀是张扬的形状,所以刀鞘叫师,接受老师管束之意。
北方理念,刀法是防御技,刀背运用重于刀刃,因为人在刀背后,刀背可藏身。
电影《刀背藏身》海报
电影《刀背藏身》改编自导演徐浩峰的同名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以动荡时局为背景,围绕长城会战中杀敌制胜的“长城刀法”的起源问题渐进展开,描述了绅士武人的侠义风骨,隐匿了民间高手较量及国家仇恨大时代里的爱恨纠葛。
2015年,由徐浩峰执导,霞麻麻担任总制片的《师父》曾入围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这次,徐导和霞麻麻二度合作的武侠动作电影《刀背藏身》再创佳绩。《刀背藏身》在第四十一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斩获“最佳艺术贡献奖”。
第四十一届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获奖名单
静观风云起,徐氏武侠再骋江湖!
作为本届主竞赛单元唯一获奖的中国影片,也是截至目前为止唯一一部入围蒙特利尔主竞赛单元并获奖的中国武侠片,是中国武侠在世界舞台的一次全新亮相。
《刀背藏身》是徐浩峰的第四部导演作品。前三部《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和《师父》在武侠类型片中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口碑。
可以看到徐浩峰的民国武侠美学犹如一股清流,冲击着已经没落的武侠片市场。在当导演之前,徐浩峰还有一个身份是作家,他对于民国武林的挖掘和创作,引领了新派武侠的风潮。王家卫邀请他担任了《一代宗师》的编剧,陈凯歌改编了他的《道士下山》,这些戒不掉武侠梦的大导,把他捧成了影视圈的新宠儿。
徐浩峰导演在领奖现场
不过相比作品被别人改编,自己也是个影迷的徐浩峰,还是更倾向于自己执导。
在徐浩峰导演的武侠世界里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只有闪转挪腾间智慧与功力的对决,是告别特技、特效、舞蹈、威亚的真实武林。
通过电影《师父》,我们看到的是个人意志在历史意志中的突围而出,这便是徐导所推崇的价值观的冲突,更是他的野心。
电影《师父》拍摄花絮
徐导曾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我以往的作品,如《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是见了‘自己’,《师父》里,是见了‘天地’,而这次的新片《刀背藏身》,将是一部亮亮堂堂,可以见众生的作品。”
新片《刀背藏身》将延续徐浩峰反通常“化武为舞”武侠风格,坚持“实打”硬功夫路线的一贯风格,以武林之“形”写历史之实,展现大时代里,微小众生的真实生存状态。
武侠片是中国电影对内对外都有过辉煌战绩的题材,可近年来这一类型走进了一个漩涡,不断重复翻拍着以往经典的作品,直至观众开始麻木和厌恶。不得不说徐导的出现,让影迷看到了新的希望。他的作品中塑造出的那个处处“禅”机的徐浩峰式江湖,更是令人神往,开启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新模式。
期待徐导的第四部电影《刀背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