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揭秘票房作假,虽然很晚才回答这个问题,但现在看到还是很有感触的。《捉妖记》和《叶问》票房如此之高,肯定是有作假的嫌疑的。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现象了,之前《小时代》同样也被曝光出来是在作假票房。
作假票房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我们去看电影的时候明明买的是这部电影的票,但是出票的时候确实另一部电影的票,只是上面的名字被人为的改成了你所想看的那部电影,但票房还是计入了原本显示的那部电影。
但是我并不想谈谈票房作假这种行为,我更想讨论的是,票房与电影之间的关系。大家都知道,票房关乎于收入。所以每部电影都希望高票房,高收入,高进账,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随着现在风气的演变,我们慢慢也开始得到了经验:高票房不等于好电影。
其实现在局势很明显,高票房的电影基本都是热门IP电影,但是评价并不怎么高,在豆瓣上的评分可能只有2分甚至是1分。例如《小时代》,《何以笙箫默》。相反一些拿到奖的电影,却并不受观众待见,在电影院的排期也是非常的少,以至于我们走进电影院都看不到我们想看的电影。
今年大家都还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百鸟朝凤》的制片人方励先生给大家下跪,恳求影院多给《百鸟朝凤》一些排期。
这件事情不论是不是炒作,都反应了中国电影现在一个可悲的局面——真正走心的电影,已经捞不到票房了。包括前几年的经典之作《一代宗师》,在票房上也是不尽人意。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更愿意把电影作为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所以更愿意“不带上脑子”去看电影,主要是通过电影来给自己放松。
但是像一些高质量的文艺片,确实在内容和形式上略显沉闷,不能给予人们视觉上的冲击,情节的起伏跌宕也有那么有冲击力。
这是一种市场的需求,我们不能否定这样的电影的存在,所以有人支持这样的电影也是个人的选择。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不能说商业电影就一定低于文艺片,但是影院在排期上的猫腻几乎是让观众没有选择的去选择某一部电影,而这样对于排期少的电影就是非常大的劣势。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也是一种对电影不尊重的行为。
好的电影,是能从灵魂上打动人的,是能够在观众看完电影之后依旧沉浸在电影的带来的余温中的,能够让人在看完之后依旧能在心灵上引起震撼和共鸣的。
相信大家对于好片和烂片,心中也有一个定义。当然,高票房同样也是对电影的一种肯定,证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是哪类型的电影,能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都是一件好事。
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无论哪种电影我们都应该鼓励和支持。但是我们坚决抵制这种弄虚作假,扰乱正常电影市场的行为。这样不仅可耻,同样也是对电影的极大不尊重。
随着历史的车轮走过是有些东西要被碾在下面的,电影里是那些乐匠,现实中则是一部好电影的概念。
现在一部电影火不火宣传就占了一半。算上明星的出场费,特效。剧本作家的报酬还有多少?
这就是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坚持初心,方能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