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娱乐经济大行其道的年代。
根据普华永道《2014-2018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显示,从2014至2018年期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中国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娱乐及媒体市场。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将迎来一个重大转折。预计到2018年,中国娱乐及媒体总支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0.9%,其中广告支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8%。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
在“一切产业都是娱乐业”信条的指引下,娱乐营销正在成为广告主最为热衷的营销方式之一。
娱乐营销更容易取得成功
娱乐营销,就是借助娱乐的元素或形式将产品与客户的情感建立联系,从而达到销售产品,建立忠诚客户的目的的营销方式。
从娱乐营销的原理分析,娱乐营销的本质是一种感性营销,感性营销不是从理性上去说服客户购买,而是通过感性共鸣从而引发客户购买行为。
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平均每个人关心4种以上的娱乐资讯,娱乐内容对于更多的人而言,是当前面临社会压力下的“消遣”型消费,而且,消费者在接触娱乐信息的时候,心理较为放松,因此,更容易接受品牌的信息。
有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的客户愿意到别的地方去买东西,如果到别的地方买东西能得到更多的娱乐的话。
可以说,娱乐营销已经成为企业与消费者重要的沟通手段。今天的品牌,如果不能与消费者玩起来,为消费者创造欢乐,就很难获取消费者的心。
品牌太懒 要么是靠明星 要么是搏出位
但是,当前的娱乐营销,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娱乐营销缺乏新意、方式不能有效触及目标人群、生搬硬套内涵不够、恶意炒作……
尤其是缺乏新意这块,是目前行业最为显著的通病。大多数品牌把娱乐营销等同于消费明星,娱乐营销就是做个冠名、植入或者是请明星做个活动、做场发布会。
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是能够获取一定规模的注意力和影响力,尤其是请到当红小鲜肉,非常容易引发粉丝的狂欢。君不见,《来自星星的你》爆红后,金秀贤在一年内接下了二十多个品牌代言。狂欢过后,品牌们又沉淀下了什么?
除了请当红明星站台之外,另一种能够引发全民关注的娱乐营销方式,就是通过打破三观三俗的炒作方式,来运作事件营销。去年的优衣库试衣间事件,就是一例,虽然赚尽眼球,但是对品牌本身是一种伤害。
缺乏真正既创新又走心的娱乐营销
娱乐营销本身是一件非常有趣和考验创新力的营销玩法儿,但是现在整体来看,品牌和代理商们,由于日复一日地依靠明星模式和炒作社会热点,反而变得无聊了。大多数用户,已经对这种缺乏惊喜的娱乐营销,感到厌烦。
其实,除了依靠明星和破三俗的营销方式,品牌还是可以有很多作为的,品牌可以结合品牌本身的特性,创造故事,打造喜闻乐见的娱乐内容。
例如,维珍航空的CEO布兰森,总是在不断地制造娱乐的内容,乘坐热气球上天,穿着空姐的服装当飞机上的服务员,开着吉普车走进纽约等等,每一次布兰森的亮相都赚足了眼球。
宝洁娱乐营销,有一个投入原则:基于品牌契合和受众契合,在消费者最愿意接受的时间里,以消费者最习惯使用的渠道,给他们呈现他们希望看到的内容。从真实的情感着手,普遍的人性洞察,无论在过去或将来都是广告宣传打动人心的起点。
在今天这个娱乐的时代,娱乐营销泛滥,但真正既创新又走心的娱乐营销,却少之又少。